“一带一路”凸显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发布者:卢晶晶发布时间:2015-10-08浏览次数:81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首次对外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倡议和全面规划。这一愿景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步骤,它追求在国家间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共赢关系,并与当前国际关系中仍然盛行的丛林法则形成鲜明对照。

  所谓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这个原则和目标上。早在2003年,中国就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概念,旨在告诉那些对中国崛起怀有疑虑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但是它不会像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和日本那样,以对抗或敌对的方式在国际舞台上寻求权力。后来由于“崛起”一词被某些国家作负面解读,这一概念很快被“和平发展”所代替。2005年,中国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之后,中国又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还公开发出了一系列多边合作倡议:在2014年5月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中国提出树立亚洲新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安全与合作的新架构;在2014年11月北京召开的APEC首脑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建设亚太自贸区的倡议;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此外,中国还提出与周边国家建立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国家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等等。这些多边倡议和行动无一例外地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内容。

  然而目前,环顾世界,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美国持续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无不体现出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

  当前美俄两国围绕乌克兰危机展开激烈博弈,驱使两国相互博弈的理念则是冷战思维。

  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与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泾渭分明。特别是中国坚持结伴而不结盟原则,积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合作关系,都在“一带一路”愿景的共建原则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达,即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除了全面发展友好国家关系之外,中国还积极稳定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在对待美俄两国时,中国采取了适度的应对措施,以斗争求合作。

  虽然美国明确实施了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中国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旗帜下,积极改善中美两国关系,并逐步取得实际性成果。例如,中美元首在2014年继庄园会晤之后,又续瀛台夜话;中美相互了解进一步加深,在应对气候变化、建立两军互信机制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中国大力发展亚太地区的友好国家数量,以共同抵制美国在这一区域的无端干涉。中国还努力增强自身的理论和道路自信,对美国的思想文化渗透始终保持着警惕性。

  在对俄关系上,中国一方面积极推进两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尊重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传统势力范围,以维护中俄关系的大局。这使得中俄两国不仅在敏感的双边关系问题上求得一致的解决办法,还在国际问题协作、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上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到目前为止,中美、中俄关系的发展都较为稳定,双方间的利益冲突和摩擦得到了较好的管控和调适,合作共赢的一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

  虽然短期内,中国的新型外交理念不能改变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但是这种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力量不断壮大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必将逐步挤占冷战思维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空间,对国际丛林法则也将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改善,从而在新型国际秩序的构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欧亚地区合作”(14YJAGJW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