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与世界共享“中国梦”

发布者:卢晶晶发布时间:2013-03-13浏览次数:158

   中华民族的崛起不仅令每一位同胞感到骄傲,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瞩目。就当代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中国梦”在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当代中东历史研究专家、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

  《中国社会科学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抒写着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请您谈一谈“中国梦”有着怎样独特的精神内涵。

  张倩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每个国家的梦想都既由其历史文化所塑造,也有其自身的时代特质。仅仅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却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神话,其内在驱动力就是由“淘金梦”、“移民梦”、“自由梦”、“成功梦”凝练而成的“美国梦”。

  “中国梦”浓缩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民族理想和抱负,是古老的东方巨龙不再受欺辱、昂首前行的“自强梦”,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现代梦”。这个梦不仅属于中国,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精神富有、经济富足、国民福祉、世界和谐。其实,这也正是地球村民的共同愿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梦”也是“世界梦”。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日新月异,请您谈一谈“中国道路”在当代世界的特殊价值。

  张倩红:新中国成立64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5年间,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自尊与自豪,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土壤的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年来,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经济环境极为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持续创造发展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充分彰显出“中国道路”的活力与魅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今世界文明交流、公共外交日益密切,从您近年来的研究来看,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梦”如何立足于当代世界民族之林?

  张倩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想强调两点:第一,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要认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不要盲目追随西方强势文化语境下的话语表达,要说自己的话,要用让外国人听得懂、看得明白的语言表达我们的理念与策略,营造良好的交流与对话环境,抵制和消解“中国威胁论”。

  第二,要打好文化软实力这张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近年来,举国上下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已形成共识,可以说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比任何时候都看重文化的时期。在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如建设孔子学院(课堂)、推广中国国家形象片等,向世界展示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影响力与中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符。因此,要从战略层面谋划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在文化传播内容上,要注重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文化元素的结合,要通过大众传媒、艺术作品、文化产品重塑国家形象,改变外国人心目中贫穷、落后、愚昧、麻木、封闭的中国形象,将现代、时尚、改革、开放、富强、智慧的中国展示给世界。在对外文化态度上,避免简单采用中西对抗的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模式,对于不同文明和意识形态要有宽容和理解。此外,还要着力培养国际视野的文化学家,打造精通文化产业的专业性人才。只有这样,文化走出去战略才能上升为推进公共外交的一种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