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科资讯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7-03      访问次数: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系统阐述,再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进一步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这也为高校在新时代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是要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持续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先进质态跃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纵观历史,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回顾以往的科技革命,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更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放眼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兴技术的集群创新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形态、改变国际政治格局。

近年来,北大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推动有组织科研,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研究院等一批实体机构,在超高清视频解码、碳基集成电路、原子钟等若干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北大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要坚持“不在最前沿就是落后”,把抢占前沿、追求卓越、产出突破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作为目标。当前,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技、合成生物、先进能源等科技前沿加速发展,这些领域既是国家战略需求亟须攻关领域,也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集群,需要加快布局、合力攻关。下一步,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下好“先手棋”,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芯片、脑科学、核糖核酸、新材料、碳中和、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国家急需、北大基础雄厚的重点领域,加强应用牵引、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团队作战能力,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北大学科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自觉履行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二是要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动主体,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人才体系。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过去几年,北大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汇聚了一批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团队,学校现有的全职教学科研人员中有近三分之一入选各类高端人才计划,这是北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稳固根基和信心源泉。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与世界顶尖大学相比,战略科学家等领军人才规模还不足,学科带头人的国际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与建设顶尖学科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

下一步,要围绕学校重点布局方向、学科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全球顶尖人才引育力度,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努力培养国家战略人才,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提升学校核心人才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才对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推动顶尖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生成的“最大增量”。

一流大学的根本是要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近年来,北大深入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启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强基计划,积极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建立“国家安全”“集成电路”等多个国家急需人才培养的学位点,初步打造形成了一个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下一步,要顺时因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智能化升级赋能传统学科,大力发展数字人文、人工智能、AI for Science等新兴交叉学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核心技术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结构全方位衔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

三是要深刻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用规律,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跃升,要求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才能形成巨大合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北大深入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创新、评价机制、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有效探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结构调整,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打破思维极限,破除路径依赖。要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加快破除制约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继续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

(来源:《北京大学校报》第1669期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