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但至今仍有些人对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持消极态度。他们否定国有经济的作用、执着地主张国有经济退出生产领域的思想,根源在于其错误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他们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私利的,私有制更适合人的自私本性要求,所以私有制必定优越于公有制,更能促进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这种观念完全违背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化
对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实证分析表明,上述看法严重脱离实际,只不过是小生产者的主观幻想。实际的历史发展是,资产阶级并没有去依靠小私有者这种积极性来实现财富的更快增长,而是剥夺了他们的生产资料,建立起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所有制关系,建立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资本主义制度不是靠每个生产者握有属于自己的私有生产资料从而为自己生产产品这种积极性,而是把他们集中在工场里,发挥企业内部分工和协作这种新的劳动方式的优越性,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飞速提高。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生产进一步社会化,科学在生产中的自觉利用成为推动劳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这时单个私人资本这种存在方式又不得不改变,联合成股份公司形式的社会资本。单个资本家日益与他的私人资本分离,将资本的使用权交给另外的专门的经营管理者去支配,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又推动资本不断集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使社会生产力和占有方式进一步社会化。此后,股份公司这种形式也嫌不够了,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这表明了私人财产转化为国家财产的必然性,首先表现在大规模的交通机构如铁路建设上。恩格斯指出,“国有化在经济上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国有化——即使由目前的国家实行的——才意味着经济上的进步,才意味着达到了一个新的为社会本身占有一切生产力作准备的阶段。”这一发展过程充分表明:生产力日趋社会化导致占有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已成为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下的生产高度集中导致各种垄断形式直至国家垄断的产生,都显示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排斥狭隘的私有制这一客观趋势。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诞生的必然性
占有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就是全社会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这正是马克思得出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论断的基本根据。这一结论既不是单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也不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的厌恶和对人道主义的追求,而是反映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这已被全部人类历史发展实践所证明。在社会化大生产这种新生产力的基础上,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创造的经济历史条件,才能提供大大超过资本主义私有制所能提供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局限于所谓“私有制才具有优越性”的观念是一种背离历史进步的小生产者的落后思想。
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全部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和支配。但全社会必须要有一个有形的组织,代表全体成员具体实行对全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管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这样以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名义出现的组织,这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消极扬弃,为我们提供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变革为公有制的未来道路,即首先把已大规模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自然地就利用国家这个现成的形式,但要从根本上改造国家机器,使它成为不是在名义上,而是在实质上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代表,去实现对全社会生产过程的管理。所以,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家所有制就成为全社会所有制的必然具体形式。
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建立的国家,其性质与历史上存在的国家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已不是资产阶级的总代表,而是真正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代表。在这样的国家政权领导下建立的国家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就只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可能是别的什么性质的企业。
国有经济的历史使命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国有经济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与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直接相联系的。政府通过制定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国家规划和计划以及产业政策,规定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国有经济的发展引导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经过这种渠道,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条件下,引导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首先是由它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性质决定的。它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新的生产力的创造者,从而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它的发展带动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根本的机制在于,通过其主导作用引领整个国民经济服务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国有经济在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中起骨干作用,积极配合国家各项措施,较快地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我们绝不是说,国有经济一定能自然而然地发挥它应当具有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它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较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更高效率的前提下,才能确立其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一个较长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没有找到适当的管理和实现形式,即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科学的管理制度。对我们来说,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开始还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目标,要使它变为现实,就必须找到在现阶段有效实现这一本质关系的具体形式。这没有现成的模板,只能依靠当家作主的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创造。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