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科资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未来中国昂首前行

发布时间: 2012-11-16      访问次数: 399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今天的中国犹如一艘巨型航母,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以不可逆转之势驶入民族伟大复兴的航道。

当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屹立在东方地平线上的社会主义中国时,积淀了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也渴望以新的巨大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喷薄涌动。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党的十八大上勾勒出的美好未来,让代表们倍感振奋。他们充满期望的话语有一个共同的声音: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是民族的血脉、是决定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连日来,对十八大报告中的这些论述,来自上海的代表们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代表们一致认为,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需要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持,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国文化的复兴来引领和提升。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上,首要任务是培育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清醒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一个历史上积弱积贫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日益走向繁荣富强。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代表们纷纷表示,正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几天,在十八大上海代表团小组讨论会场,代表们回首走过的历程,一致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一个民族的崛起,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代表们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有了这份自信,才不会妄自尊大、盲目排外,也才不会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有了这份自信,才能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有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动力。

谈到文化自信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来自上海的代表们纷纷就“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城市价值取向展开讨论。奚美娟代表说,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城市精神包含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情与形态,集中反映了市民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能引领我们发展的脚步。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上海城市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和深化的同时,更让人进一步加深了对上海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不少代表表示:“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引领下,上海这座城市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也让上海更深刻地领悟到,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上海的发展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合作、交流、共赢,是上海未来的发展空间所在。”杨振武代表认为,报告对未来中国作出了清晰的路径规划,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统一关系,切实增强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要清醒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国人共同精神家园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面对当前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机遇和挑战,来自各条战线的代表们对这个时代的特征有着清晰的认识。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和相互激荡的社会思潮,令社会充满活力,但必须坚守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代表认为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是否具有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陈寅代表说,从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精神",到新中国创立初期的"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改革创新精神",正是在这些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杨浦区这几年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五大功能区建设等方面创先争优取得了成效、做出了特色,今年6月28日还被中央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区县称号,关键就在于能够坚守目标、能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奋斗。

共识产生合力,来自企业的代表对此同样感受深刻。"结合钢铁产业以及宝钢的发展,我体会到钢铁产业的发展确实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必须从数量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但这条道路需要我们去摸索,过程必然充满各种障碍,没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力量的支持,是难以完成的。"徐乐江代表认为,十八大报告对经济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抓住了"牛鼻子",相信在这种共识引领下,各级政府和企业将树立正确的业绩观,真正转变发展方式。

文化自信引发全社会共识为发展提供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发展,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应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的杨荣代表认为,核心价值观的树立离不开对文化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必须先从基础教育做起,"自信源于感动,我们要尊重青少年的性格特点,以真理的力量、真实的逻辑、真诚的态度感染和感动他们,才能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认同。"

培育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离不开优秀的文化作品。奚美娟代表认为,文化建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艰难,文化强国的目标也并非单纯的唱唱跳跳,而是要强烈唤醒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有真正的认同,才会在精神层面心有所依,才会带来完整的安全感。对每个文化艺术工作者来说,都应认真思考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给人民群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未来的上海,需要将全社会凝聚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一主线上来。来自企业的代表们认为,企业是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也能够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特有的探索。这种探索应和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精神传统结合起来,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培育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必须要建立在相同的道德规范基础之上。"谭金凤代表认为,全社会应大力弘扬爱国精神、敬业精神,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有国才有家,作为中国人首先要爱国;尊重自己从事的职业,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正是因为热爱,才能做到奉献;诚信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友善,则是人与人之间应倡导的一种爱的循环,这种循环能拉近人心,产生无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