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科资讯
企业内控困惑

发布时间: 2012-09-28      访问次数: 517

“国内的企业也在实施内部控制,但更多只是具备了形式要求,假做多于真做,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解决‘谁去制约CEO’这个命题。”昨天,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苏举办蓝墨水精英论坛暨MBA/MPAcc/EMBA 联合咨询会,该院著名教授、国内研究审计和内部控制的权威专家李若山教授精彩点评,为苏州企业家阐释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所遭遇的困惑。
  李若山教授首先用数字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及面临的风险。从数字上来看,我国当前经济处在一个最好的时期。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现在正处在一个风险越来越大的环境中,依靠投资及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似乎走到了头,所有高利润及高增长的新产业都在产生“溢出”效应,并且“同质化”竞争使企业越来越扭曲其经营方式,加之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企业应对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困难,传统经验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应对转型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环境。对此,李若山教授引用了狄更斯的经典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内控风险在企业运用中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李若山教授指出,虽然从表面看,国内企业在形式上都能做到内部控制的要求:2010年沪市A股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实施的企业有239家,较2007年的175家有了明显提升。但是,这些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全部是标准审计意见,极少涉及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所以,目前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
  首先,国企实施内部控制缺乏顶层设计,很难破既有利益格局,即内部控制虽已具备了所有形式上的要求,却无法触及内部控制的实质;其次,由于中国经营环境中缺乏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舞弊三要素中的自我合理化倾向严重,导致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及职务轮换形同虚设,合作犯罪的概率大大高于其他国家;再次,我国目前的企业内控只有定性却没有量化的原则性规定,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民间点灯”的工具,为企业抓小放大造成客观环境;最后,不分阶段、不论规模,统一实施内部控制,也忽视了内部控制阶段性的作用。
  李若山特别强调,“内部控制不是专门的制度与流程,而是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传递、控制活动以及监督五个角度来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也是帮助企业重新梳理、整合内部的各类制度,合理企业运营”。
  演讲最后,李若山用一个纪实短片形象展示了成熟企业是如何做好企业内控的:国外一世界500强企业的CEO,退休第一天,回公司与同事告别,却发现门禁系统已经不认他的卡了,他需要像一般访客出示身份证换门卡;午餐时,原来专为CEO准备的沙拉没有了;离开公司时,没有专车接送只能自己骑车回家……在整个讲座中,李若山依旧延续其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讲课风格,把枯燥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引起台下阵阵共鸣。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6月3日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