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科资讯
晋保平: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发布时间: 2012-09-12      访问次数: 565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一年多来,中国社科院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进行了诸多探索。在中国社科院2012年创新工程工作交流会上,记者就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晋保平。

  记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中,科研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我院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出现了哪些变化?

  晋保平: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明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思路,但是如何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落到实处,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出了很多的探索。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实施,涉及到科研、人事、财务、后勤等多方面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我作为科研局的负责人,更多的是关注在创新工程中怎样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工程开展以来,科研局在研究、探索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去年我们一共颁发了21个文件,这些文件涉及到科研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编制这些文件的出发点,是对创新工程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做出一些政策的解释和制度安排,以此指导创新工程的顺利推进。现在回过头来看,去年陆续出台的这21个文件,对我院创新工程的实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创新工程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需要应对,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我们在这21个文件的基础上,最近又起草了8个文件,已提交本次会议征求意见。这8个文件是根据创新工程在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探索和思考,是对我院创新工程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记 者:新起草的文件主要针对哪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晋保平:主要是要解决以下4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通过进一步的规范与调整,逐步建立和完善体现中国社科院科研特点的“课题管理体系”,对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国家基金项目、交办委托课题、国情调研项目、横向课题6类课题、项目进行分级管理。

  二是根据不同类型课题对经费的不同需求,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型的经费配置模式,以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形成适合我院特点的科研经费配置体系。

  三是根据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不同特点,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逐步建立起适应基础学科发展规律的、以基础研究学者为主要资助对象的学者资助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须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大局,及时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充分发挥智库功能。而另一方面,中国社科院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拥有一批基础学科研究基地。基础学科需要长期的个人研究和学术积累,因此,我们推出了“学者资助计划”,以“分类管理、分别资助”为基本原则,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各级学者予以长期、稳定的资助。

  四是启动创新工程学术期刊试点。我院目前代管、主办各类学术期刊80种,这是我院几代学人创下的学术品牌,在全国学术界具有引领学科发展和理论方向的作用。当前,大众传媒在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纸质媒体受到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巩固并提升我院学术期刊在全国的学术制高点地位和引领作用,就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推动学术期刊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随着创新工程的不断推进,以上4个问题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显现。如果说前21个文件主要是解决创新工程在科研体制机制方面的外围问题,那么这8个文件所涉及的就是创新工程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采取适当的办法加以解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创新工程有一个质的飞跃。

  记 者: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下一步思路是什么?

  晋保平:毫无疑问,随着创新工程的推进和深化,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这对创新工程的成败至关重要。过去的评价体系虽然曾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创新工程的深入开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科学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一个科研项目为什么要立项?应给予多少经费资助?科研成果是否有创新?这种创新对理论建设有什么贡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指导作用?学术期刊、学术社团、非实体研究中心如何健康发展、科学管理等,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研究,纳入到新的科研体系中去。同时,我们也鼓励各研究所在院里建立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管理模式等自主建立所内评价体系,推动创新工程的深入开展。